来源: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2018-08-22
一、项目整体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重点实验室受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委托,于2015年1月启动了“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整个项目以“医教结合、智慧康复”的理念为指导,以互联网+为主要途径,以培训基地为依托,计划最终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技能的1080名初级教育康复教师,200名中级教育康复教师(分为听障儿童康复教师、智障<含脑瘫>儿童康复教师和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师三个方向)和50名高级教育康复教师(方向与中级相同),直接服务10800名特殊儿童。
二、项目实施流程
1.项目评审
项目首先由各学校自主申报,共有51个学校提出了申请。2015年5月8日-1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举行师资培训基地评审答辩会。21所学校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筹建工作。为了科学、有序、高效、高质地实现培养任务,专家组经商讨,就基地建设项目培养方案——教育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案。
师资培训基地评审答辩会
2.初级康复师培训
于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进行第一期的初级康复师师资培训,为期共24周。21所学校共筛选了228名骨干教师参与学习。
2.1理论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
“医教结合”师资示范的初级康复师理论培训内容共8门核心课程,分别是《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念与技术》、《言语障碍评估与训练》、《语言障碍评估与训练》、《认知障碍评估与训练》、《听觉障碍评估与训练》、《情绪行为障碍评估与训练》、《运动障碍评估与训练》和《特殊儿童个别化康复方案的制订》等。每门课程平均培训三周。为方便各校教师兼顾工作,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线上课程使用康复云平台,由各校自行组织学习康复云平台学习每门课的核心知识,共90学时。
www.kangfuyun.com 康复云/云教育/专题培训
学习时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集中学习时间为每个星期三,采用YY语音的康复云教育频道由任课教师对评估和训练要点进行在线讲解,并结合实际操作问题进行答疑。各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在本校收听并讨论相关内容。
分散学习时间由各学校自行安排时间,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学习内容涵盖理论,以及根据讲课要求对儿童进行评估和训练,并提交由专家审阅。整个培训过程线上与线下密切融合,培训内容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为保证远程教学效果和各单位教师自觉学习,每门课程结束时均会通过在线考试系统进行远程考试。
2.2实践操作(线下为主)
2016年5月-6月为实习期,要求各实验基地老师将所有理论和知识进行整合,每名教师需找到3名儿童的简单康复,提供完成的3份特殊儿童基本信息表、综合筛查表和专项筛查表,一套完整的评估录像和记录表,一节训练课。最终各校自查完成后,通过硬盘快递的形式提交实习资料,由项目专家组评审,撰写反馈意见。
项目专家组根据各实验基地老师实际工作对象和人数,将其分为5组。在此过程中,专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对实验基地老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反馈指导。
为了使评审更加客观公正,项目专家组经多次讨论最终制定了《教育康复实习教师成绩评价及反馈表》,着重从评估和训练两个方面对教师所提交的实习资料进行了评审。在评估方面从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正确性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在训练方面主要考察了教师整个训练的教育康复方案目标的设计、教学材料的选用、教育康复过程、教师基本素养以及课堂的总体印象五部分内容。项目组专家于2016年6月23日-29日集中对所提交的实习材料进行了评审,并于6月29日通过yy语音平台对全体参训教师进行了综合反馈。
3.中级康复师培训
参加中级康复师的教师需要已通过初级康复师的培训及考核,自愿参加中级教育康复教师培训或已通过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研究生(含课程班)学习考核。为了科学、有序、高效、高质地实现培养任务,专家组经商讨,筛选出167名教师,根据中级康复师实施方案对其进行了中级康复师的培训。
3.1理论部分(线上线下相结合)
项目组委会首先于2016年8月20日在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集中教育康复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培智学生学拼音>—集体教学实施培训》或(《<聋儿学说话>---集体教学实施培训》)、《培智类学校课程表分享与讨论》(《听障类学校课程表讨论与分享》)、《特殊儿童综合康复方案的制定》、《特殊儿童言语嗓音的精准评估与有效训练》、《特殊儿童言语构音的精准评估与有效训练》、《特殊儿童听觉的精准评估与有效训练》、《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精准评估与有效训练》、《特殊儿童认知障碍的评估与训练》、《智障儿童集体康复训练方案的研讨》或(《听障儿童集体康复训练方案的研讨》)、《智障儿童个别化训练方案的研讨》或(《听障儿童个别化训练方案的研讨》)等10门核心课程。
针对各基地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委会于2016年11月21日在广州进行了为期2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着教育康复日教案的书写展开。
除此之外,项目组专家利用YY康复云教育频道、康复云直播在每周三对各项评估和训练要点进行在线讲解。学习内容不仅是理论知识,还要求各个学校通过康复云—云平台进行课例分享,专家与各教师进行讨论、点评。整个培训过程线上与线下密切融合,培训内容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为保证远程教学效果和各单位教师自觉学习,每门课程结束时均会通过在线考试系统进行远程考试。
3.2实践部分(线上线下相结合)
2016年9月-12月和2017年4月-5月为中级康复师培训实践期,要求各实验基地老师将所有理论和知识进行整合,每名教师需完成1份特殊儿童基本信息表、综合筛查表和专项筛查表,一套完整的评估录像和记录表,三份阶段方案、周方案、日方案和配套训练实录。最终各校自查完成后,通过硬盘快递的形式提交实习资料,由项目专家组评审,撰写反馈意见。
根据各实验基地老师实际工作对象和人数,将其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学龄听障组、学前听障组和学龄听障组。在此过程中,专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对实验基地老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反馈指导。
针对中级康复师的实践培养目标,考虑高级康复师的筛选,项目专家组对《教育康复实习教师成绩评价及反馈表》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中级康复师考核及反馈表》,着重提高了对教师教育康复训练能力的要求。
在中级康复师的考核中,主要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两个版块考察了教师的教育康复训练能力,教学设计主要设置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育康复目标等十个部分二十项指标;教学实录分为教学环境安排、教育康复过程、教育康复方法等6个部分二十项指标。项目组专家于5月13日集中对所提交的实习材料进行了评审。
4.高级康复师培训
为了科学、有序、高效、高质地实现培养任务,制定了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高级康复师选报条件,经筛选共有40名教师,根据高级康复师实施方案对其进行了高级康复师的培训。
4.1集中培训
针对高级康复师,于2018年1月4日至2018年11日在上海进行了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根据实际的康复需求,将高级康复师分为了语言认知康复方向、言语(嗓音+构音)康复方向、情绪行为干预方向,有着重点的进行了这三个方向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了言语障碍诊疗的规范化流程及案例分析,相对应的言语障碍精准康复的案例分享以及高级康复师们的实践环节;构音障碍诊疗规范化流程,构音障碍精准康复案例分享,以及相对应的实践;早期语言干预规范化流程,早期语言精准康复案例分享以及实践环节;认知障碍的规范化流程及实践;情绪行为干预规范化流程;拼音教学课例研究;各训课和集体课实验涉及与数据处理。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还根据高级康复师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以当场的点评与评析。
4.2实践任务
完成集中培训内容后,项目委员会定于2018年2月1日-6月1日为实践任务,共有三次任务。
任务1:每位高级康复师从言语、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领域中任选一个(如:言语领域中的呼吸能力康复),对初级康复师进行1.5-2小时的相应技能培训,要求在2018年2月9日前完成并提交提供讲课视频和PPT。最终有38名高级康复师完成此项任务。
任务2:每名高级康复师为本班级学生制定集体教育康复方案,培智类学生教师要完成生活语文和生活适应学科各1例,听障类学生教师要完成低段语文和早期语言各1例。要求有完整的课前评估结果和集体教育康复方案,重点突出每名学生在集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施过程实录、结果分析和后续安置建议各1份。档案材料1份;前后测对比视频1份/生;教育康复过程视频1份,其中,智力障碍35min,其他类40min。最终完成48份教育康复方案。
任务3:每名高级康复师根据本班级内1名学生的诊疗档案结果,制定该学生的个别教育康复计划。要求:完整的诊疗档案;完整的个别教育康复计划;明确的教育康复目标和过程设计;训练计划制定的逻辑关系与思考;周计划和日实施方案各1份;日实施方案提供过程实录和结果分析1份。最终提交相关档案材料5份;训练实录视频1份(30min)。共收集到38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
4.3高级康复师结业总结
为更好地做好首批“医教结合”特教师资培训高级康复师培训的总结工作,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于2018年6月20日-22日开展高级康复师培训总结会议(详见附件14)。由15所实验校高级康复师代表进行了医教结合特教师资培训基地项目高级康复师培训工作总结。分别对本校的此项目开展情况、项目取得成就、本区域培训效果以及未来工作设想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真正实现融康复于教育、促学生齐发展。
5.基地调研
为了推动“医教结合”特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16年10月26日开始了研究生调研工作,共选择5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具体学校包括:青岛市中心聋校(学前听障)、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学前听障)、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培智、学前听障)、上海市静安区启慧学校(培智)、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调研工作主要通过访谈、听课录课、问题研讨等形式进行,对实验班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解;并对实验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三、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1.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初级、中级、高级康复师的培训过程,取得了以下成果:
● 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累了8门核心课程视频。
● 形成了8门培训课程的培训材料包,包括培训教材、用品用具等。
● 形成了8门课程的在线考试题库。
● 形成了较为客观系统的实践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 使222名教师在不脱岗的情况下理论和实践技能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157名在精准评估和有效训练的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 形成了22例教育康复训练课例,9套精品日方案及配套的训练实录。
● 完成近4000份康复云筛查问卷,推进了康复云平台的使用。
● 完成了四个模块评估建议模块的试用,推进了评估建议客户端的生成。
● 建成了130名儿童的康复档案。
2.培训人数及合格率
2.1初级康复师培训合格情况
共228人参加了初级康复师的培训,过程中有4人因生病缺席部分考试,2人因故离职。在完成培训过程的222人中,理论成绩优秀率达60%,良好率达98%,合格率达100%;实习成绩中优秀率为16.7%,良好率为62.6%,合格率为96.3%。实习成绩目前不合格的8人中,5人缺材料,3人不合格。2016年9月份将会安排补考。另有3名项目授课教师通过专家组认证获得证书。
2.2中级康复师培训合格情况
共167人参加了中级康复师的培训,过程中有3人因生病缺席部分考试,4人因故离职.在完成培训过程的160人中,优秀人数16人,优秀率为10.00%,良好人数48人,良好率为30.00%,157人合格,合格率达98.125%。
2.3高级康复师培训合格情况
共40人参加了高级康复师的培训,过程中有2人缺席部分任务。在完成培训过程的38人中,优秀人数21人,优秀率为55%,良好人数17人,良好率为45%合格率达100%。
3.康复效果
在本阶段的培训中,直接受益儿童数为899人,其中智力障碍儿童276人,占比30.7%;学龄听障儿童269人,占比29.9%;学前听障儿童214人,占比23.8%;多重障碍儿童61人,占比6.8%;自闭症儿童58人,占比6.4%;脑瘫21人,占比2.4%。教师提供的儿童前后测结果显示,儿童的相关能力显著提升。以构音语音能力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2015年9月-2016年6月青岛市中心聋校构音语音能力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2016年9月-2017年5月智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2016年9月-2017年5月学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2016年9月-2017年5月学前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4.辐射周边
4.1培训周边教师
各实验基地通过讲座、示范课、实操指导等形式向107所学校或机构开展培训,共培养2640名外校教师。
4.2培训学生家长
各实验基地通过集中培训、亲子同训和课堂观摩等形式自主开展了143场家长培训,共为5876名家长普及了医教结合理念和基本教育康复知识技能。
5.培训满意度
关于本次培训的总体情况,我们通过网络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次培训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总体情况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培训目标的明确性满意度达到95.7%,其中62.8%的人认为非常明确。90.7%的人认为本次培训对个人的专业成长有帮助,其中52.7%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对这种形式是否符合在岗教师的培训,79.7%的人认为适合,其中49.3%的人认为非常合适。另通过开放问题发现本次培训强度大,作业多,虽然在开始时强调各实验校应降低参训教师的其他工作量,但事实上大多数学校难以做到。现实是参训教师加班加点完成其他工作,从而保证每星期8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因此,该形式是否适合在岗教师培养问题可能受到了教师工作强度的影响。另外,对网络和设备是否能满足培训要求,本次培训中81.1%的人认为能满足。
在各板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其中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4.4-47.8%之间。具体情况如下图:
四、项目反思
虽然培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线下培训采用了集中培训的形式,未能保证专家定时到校指导以及校与校实地考察交流。在未来的培训中,将注意多组织专家到校的活动,提升整体专业水准;搭建平台,实现学校间的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作用。在此期间,各师资培训基地将开始辐射周边的其他学校开展初级康复教师的培训。
“星星计划”青海省孤独症教育教师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11-15“星星计划”云南省孤独症教育教师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10-31“星星计划”特殊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班正式启动
2024-10-15